青少年賽事改革方向
足協主攻U16及以上賽事,U15及以下賽事以體教融合賽事為主體。
中國足協鼓勵各職業俱樂部的梯隊球員及社會青訓單位學員,參加由校足辦與中國足協共同主辦的各級體教融合足球賽事(計劃統一賽事名稱為: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),尤其是小學、初中義務教育階段。
原中國足協主辦的U系列等精英賽事也將繼續保留,但僅作為“體教融合賽事”的補充與提高。
中國足協近期主辦U系列比賽,主要針對高中U16及以上,U15及以下以體教融合賽事為主體。
今年體教融合重點 ,U15、U14及U13是重點。
2021年度,U15、U14及U13這幾個年齡段是體教融合改革的重點年齡段,鼓勵俱樂部優先將梯隊(或部分球員)分散或集中到幾所或一所初中參加相應的“體教融合賽事”,并派教練、科研團隊深入合作學校給與技術支持,各地方足協也應在競賽組織、裁判選派上支持“體教融合賽事”。
鼓勵俱樂部與高校合作,將預備隊分散或集中到高校參賽。
為進一步完善體教融合工作,鼓勵職業俱樂部與高校合作,嘗試將俱樂部預備隊(或部分球員),分散(推薦)或集中在幾所或一所高校中。如果達到參賽累計時間、人數要求則視為相應梯隊準入建設達標。
現有梯隊球員分配
一部分參加體教融合賽事,另一部分參加U系列賽事,可轉換身份。
各俱樂部可將本俱樂部的各級多支梯隊球員:1、分散到多所當地普通學校(推薦),或集中到某一所普通學校;2、以上暫時條件不成熟未能實現的,也可留在本俱樂部或本俱樂部的足球學校(非普通學校)參賽。
1類球員將在一個賽季內以參加“體教融合賽事”為主;
2類球員參加U系列賽事為主。
中國足協與校足辦擬計劃在不影響“體教融合賽事”既定賽程的間隙期,從兩類球員中選拔精英球員組隊的提高性、交流性的短期賽事。以上兩類球員可以在“注冊窗口期(在賽季前)”每賽季進行一次參賽類別確定或轉換。
兩項賽事年齡段標準
體教融合賽事以9月1日為界,U系列賽事仍舊按照年齡劃分。
“體教融合賽事”將按學年劃分年齡段。出生日期為某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,允許并鼓勵低年級優秀球員同時參加高年級比賽;
U系列賽事主體仍按年齡劃分,為了與校園賽事接軌,每隊可報不超過5名前一年9月至12月出生的球員。
培訓關系保持不變
參加校園賽事的俱樂部梯隊隊員,與原俱樂部培訓關系不變。
參加校園賽事的俱樂部梯隊球員與原屬俱樂部的培訓關系不變,有關培訓協議繼續有效,有關各方應積極創造條件保障球員仍可繼續參加俱樂部的訓練,并鼓勵俱樂部派教練員到合作的普通學校進行訓練及技術指導。
俱樂部、球員(及家長)、合作學校應商定好合作協議及培訓協議的補充條款。
俱樂部準入標準
梯隊球員參加校園賽事達到一定標準,可計為梯隊建設達標。
根據職業俱樂部準入標準,對于派本俱樂部梯隊球員參加校園賽事的俱樂部,其相應年齡段每賽季參加校園足球賽事正式比賽上場達到或超過1800分鐘的球員人數達到或超過18人的(初期暫定標準,重點放在初中年齡段,此規則也可涵蓋從預備隊、U19、U17等各級梯隊),可計為此年齡段的梯隊建設達標。
減少低質量的比賽
地區內賽事建議分級,減少水平差距過大的低質量比賽。
各地方足球協會應積極配合各地校足辦,在賽事設計、規程制定、競賽組織、裁判員選派、人員培訓、技術統計分析等相關工作上給與全力支持。建議賽制以地區內多級聯賽為主,通過賽制及規程、日程設計,力求各參賽隊全年有穩定的比賽數量,并盡量減少水平差距過大的低質量比賽。
U13及以上較高級別聯賽應為十一人制的比賽,級別較低聯賽、U12及以下年齡段可采用9人制、7人制和5人制的競賽形式。
預備隊聯賽
預備隊聯賽實質上變更為U21聯賽,允許3名超齡球員。
中國足協委托“職業聯盟(籌建中)”為各中超、中甲聯賽俱樂部舉辦的賽事,以U21年齡段球員為參賽主體,同時每場比賽也允許不超過3名本俱樂部超齡及一隊報名球員參賽。
中超、中甲俱樂部根據本俱樂部情況自愿報名參賽(如參賽隊不足,則此項賽事將暫不恢復)。賽制為多階段賽會制比賽,即:將參賽隊根據往年成績排序,依次分為A、B、C……若干個小組,每組4-6隊,在一賽季進行3-5個階段(視疫情及承辦賽區條件),每階段小組循環賽后即進行一次升降組,全部比賽完成后排定全年名次。
U19和U17聯賽
鼓勵參加高中或高校聯賽,全運會參賽可特別說明。
如果俱樂部所在地此年齡段校園賽事的質量及場次較好,則鼓勵俱樂部將梯隊(或部分球員)分散或集中到幾所或一所高中、高校參加相應的校園賽事。如所在地的校園賽事不能滿足相應場次及水平要求,也可參加由中國足協組織的U19、U17聯賽。
根據職業俱樂部準入要求,各中超、中甲俱樂部應組隊參賽(考慮到此年齡段球員與全運會參賽主體有一定重疊,如存在對應梯隊球員參加全運會情況,請予說明,中國足協將根據情況進行研究);
中乙俱樂部根據準入要求及本俱樂部條件可選擇性參賽;
足球學校(非普通學校)及其他青訓單位、社會俱樂部可申請參賽。
競賽計劃方案:將參賽隊根據往年成績排序(主要參考近年相關年齡組的青超聯賽成績),依次分為A、B、C……若干個小組,每組4-6隊,在一賽季進行3-5個階段(視疫情及承辦賽區條件),每階段小組循環賽后即進行一次升降組,全部比賽完成后排定全年名次。
U15、U14和U13聯賽
鼓勵參加體教融合賽事,10月份將聯合舉行全國總決賽。
這幾個年齡段是今年體教融合改革的重點年齡段,鼓勵俱樂部優先將梯隊(或部分球員)分散或集中到幾所或一所初中參加相應的“體教融合賽事”。
這幾個年齡段賽事中較大比例的比賽,將以會員協會(省及重點城市)獨立(或鄰近2-3個會員協會自發聯辦)組織的聯賽為主。
校足辦與中國足協將在10月份左右組織一次賽會制的全國總決賽,將對以上各會員協會組織的聯賽給與必要的指導,并根據其賽制、規模、水平(組織水平及球隊成績)進行評級,并根據評級分配總決賽參賽名額。
U12及更低年齡段賽事
請地方足協積極貫徹《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》與當地體育、教育部門密切配合,根據本地區情況辦好相關賽事。此年齡段,原則上,中國足協不再舉辦大規模的、全國性的賽事。
需要說明的是,《方案》目前仍舊處于征求意見階段,隨后會根據收集到的相關意見進行一定的調整。
但是,體教融合的大方向已經基本確定了,未來中國足球的青訓,U15及以下年齡段的競賽,將更多地交給體教融合主辦,U16及以上的賽事,則由中國足協重點打造,而體教融合賽事將是青訓的另一條腿。
與現行辦法比較,體教融合的好處多多了,主要來說是:其一,踢球球員基數更大;其二,球員選擇面更寬,小升初放棄足球的現象將減少;其三,球員文化素質更高;其四,或促進青訓教練員就業(但這需要相關政策扶持)。
那么伴隨的問題是,俱樂部青訓會怎么樣辦呢?
可以展望的是,或許除了魯能、恒大、綠城、富力、亞泰、星輝等極少數專注于青訓的機構,絕大部分中超、中甲俱樂部和中乙俱樂部,其梯隊建設將從此前的獨自建設轉變為和校園足球合作。這種合作,可以非常認真,也可以應付了事,這是需要重點關注的。
實際上,因為投入的下降,包括中國足協把青訓納入支出限額范疇,目前已經有職業俱樂部出現了壓縮青訓開支的現象。如何壓縮呢?首先是削減教練員工資,然后取消或者縮短冬訓時間(或有疫情影響),再就是取消交流比賽,甚至出現削減小球員伙食費的現象。一家青訓俱樂部的負責人就告訴記者,今年已經有幾個青訓教練選擇了轉行。
就未來而言,中國足球市場不斷擴大,職業球員需求提升,青訓利益得到保障,俱樂部自然會有動力發展青訓,然后再輔以不斷提升的校園足球,中國足球的未來自然是美好的。
但是現階段,俱樂部的青訓熱情在降低,而校園足球短期內無法真正承擔青訓的功能,所以動作過大的改革,很可能會給中國足球青訓造成一些負面影響。
在此建議,盡快出臺青訓激勵措施,比如,取消內援調節費這個嚴重損害青訓俱樂部利益的惡政,盡快制定強制性的聯合機制補償政策,保障青訓機構的利益,同時根據情況,對優秀青訓俱樂部給與扶持和獎勵。
我們也希望,在這次顛覆性、革命性的大變革中,中國足協和校足辦能夠真正團結協作,做好充分的調研,把一切潛在的隱患盡可能消除。同時,要時刻保持對變革的關注、跟蹤、評估和分析,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。
(原標題:中國足球青訓,將迎來顛覆性變革)